会员登录

相同商品状态的商品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術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prev next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商品货号:XYB003595
商品品牌:香港其它
商品重量:500克
市场价格:495元
本店售价:450元
用户评价:comment rank 5
商品点击数:13001
商品总价:
购买数量:

商品属性

商品属性
作者 吴公藻
出版 香港鉴泉太极拳社
购书网站 【星易图书网】港台原版术数书籍专卖
初版日期 1994
开本 16开
图书装订 平裝
购书网址 www.xinyibooks.com
图书规格 繁体横排
套册 一套一册
繁體資料 吳公藻:吳家太極拳
商品状态 绝版-无货
特别说明 商品属性以实际书籍为准。库存状况无法实时更新,如欲查询,请联系我们


详细介绍

 宗师吴鉴泉次子吴公藻(190l—1985),家学渊源尤以理论见长,著作甚多。自第一届北京体育讲习所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教练。1929年于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1933年随吴稚辉等赴长沙,在欢迎会上表演太极拳,举座赞赏。得到省长何健器重,聘为湖南国术训练所教官兼省党部教习。1934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第二届全国武术考试,宗师任湖南省教练,成绩斐然。 1937年宗师南下香港,与兄吴公仪共同建立香港及澳门鉴泉太极拳社。1943年香港沦陷后回国。宗师一身著作甚多,80年宗师于七十八岁高龄,在香港出版“吴家太极拳”一书,堪为吴氏太极拳之经典著作。

 该书收有吴鉴泉,吴公仪,吴公藻,吴大揆,吴氏家族海外成员像。最有珍藏价值的是把吴家传老谱《太极法说》全部23页全部彩色精印,公布于世。书之内容较1935年出版《太极拳讲义》(吴公藻)增订很多。按作者自序言:“……余於一九三三年任教湖南国术训练所,专授吴家太极拳,省府秘书向恺然先生(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深感太极拳理博大精深,口授只惠少数,且辗转相传必有挂误,敦促余将太极拳讲义编辑成书,不久上册在长沙出版。后因人事变迁,下册迄未整理。 今者,余年七十八,前年甫自北京南下香港,故地重游,旧雨再见,不胜欣慰。惟见坊间盗印拙作牟利,错讹百出;其他技击专著引用拙作拳理,亦皆断章取义,令学者是非难辨,无所适从。即以垂暮之年,将下册续成,并将上册增删,汇成全书出版。   书成之后并承海外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题跋,……”   

上海书店1985年10月即以1935年出版之《太极拳讲义》为蓝本,另将本书的抄本部分及吴鉴泉、吴公藻父子拳照合并影印出版。香港版《吴家太极拳》除彩色精印了“吴家老谱”外,吴鉴泉,吴公藻之拳照皆比大陆1985年上海书店版大一倍,且清晰度更佳。香港版《吴家太极拳》更是将原《太极拳讲义》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增订,拳理说明更加透彻完备,书末还附录了八法秘诀,通变歌,十六关要等秘诀及吴家太极拳、刀、剑姿势表。得此一书,无异于亲聆作者教诲。此书出版已经30年过去了,市面已经是难得一见,诚为习练吴式拳者的绝佳收藏对象。

目录:
INTRODUCTION
自序
吴鉴泉宗师遗像
吴公仪宗师遗像
作者吴公藻肖像
吴大揆氏遗像
吴氏家族海外成员合影
太极法说(彩色精印吴家祖传太极拳经秘本23页)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太极原理
第三章 阴阳动静
第四章 入门基础
第五章 身法要义
第六章 推手法则
第七章 致学十要
第八章 应用四则
第九章 十三势解说
第十章 五行要义
第十一章 八法之力学原理
第十二章 顺势借力
第十三章 缠丝劲要旨
第十四章 生克制化论
第十五章 授受关系
跋(金庸)
吴鉴泉宗师拳式(再版增加63幅及说明)
吴公仪宗师拳式(108式共27页)
附录之一 八法秘诀
附录之二 通变歌
附录之三 十六关要
附录之四 心会论
附录之五 打手歌
附录之六 十三势歌诀
附录之七 十三势行功心解
附录之八 张三丰太极拳经
附录之九 王宗岳太极拳论
附录之十 向恺然先生序
附录之十一 上册初版自序
附录之十二 吴家太极拳姿势表
    吴家太极刀姿势表
    吴家太极剑姿势表
吴家太极拳发展简史
再版说明
鉴泉太极拳社总社及各分社简介

 

                                第一章  概论

    太极拳创于何时?众说纷纭。据明史“方伎传”所载“洪武(1368-1398)十七年太祖诏求三丰不赴。二十五年乃遁入云南。建文元年完璞子访三丰于武当,适从平越归来,相得甚欢。永乐四年侍读士胡广奏曰:三丰深通道法,拳技绝伦。......”  此说大致可信,是则太极拳传于世已六百年。清同治(1862-1874)年间吴家太极拳第一代宗师全佑受业于杨露蝉杨班侯父子,受露蝉之命拜于班侯门下,于今已传世五世,亦百有余年。

  一种学术能流传于久远而不替,且世世代代发扬光大,战后更发展至南洋、美加等地,定有其必传之价值,兹综其要而言之:

   一、以盘架为体,在强健筋骨,调和气血,合乎现代生理学与病理学之理,能防疾病于未发,亦能疗之于已发,祛病延年,为后天养生之术;
    二、以推手为用,循太极动静之理为法,采虚实变化之妙为用,合乎心理学和力学之理,以柔克刚,以刚济柔,可以得技击实用之效;
    三、应敌时随屈就伸,黏连不脱,因人之势,借人之力而致敌于败,非力敌,而系智取;
    四、太极拳为道家之行功,注意武德修养,每一姿势无不中正安适,每一动作无不轻灵圆活,决无刚猛激烈致敌于死地之意,此为仁;
    五、以养气蓄劲,柔中有刚,精神内敛,意存丹田,则愈练愈精,愈练愈微,由微入妙,由妙入神,而至形神合一,达到大勇无畏境界。

   太极拳,一不用气,用气则滞;二不用力,用力则断;三不用法,有法则尽(唯初学者则不能无法,须知先有规矩后成方圆;先有法而后无法,则臻最高境界)。而系以棉、柔、巧为行功要旨。其动也,则全身无不动;其静也,则全身无不静,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动静互变,无笨重迟滞之弊。男女老幼皆可习练,动作纯任自然,物来顺应,学之毫无困难,苟能精勤研究,历久不懈,获益非浅。

 

《吴家太极拳》跋

作者:金 庸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搏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是老庄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轫、沉着、安舒为主旨,基本要点是保持自己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 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後发制人」。太极拳不运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己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会去主动攻击别人。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窒滞的时候。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之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训练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他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保盈持泰,谦受益、满招损,那正是中国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中的要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已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了,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视欲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气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罢。

 

商品标记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 吴公藻:吴家太极拳-含吴鉴泉宗师拳式63幅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用户评论
网友: 给出 评价 并发表评论
这本书有货吗?
  2015-04-20 14:49:57  
你好,此书已绝版,无货。
        管理员:: xinxin 回复于2015-04-20 17:28:16
总计 1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网友名称: 匿名用户
电子信箱:
评价等级: 1 2 3 4 5
验 证 码:
captcha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