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属性 | |
---|---|
作者 | 胡海牙 |
出版社 | 香港天地图书 |
购书网站 | 【星易图书网】港台原版术数书籍专卖 |
图书书号/ISBN | 9789882018587 |
初版日期 | 2004 |
开本 | 25开 |
图书页数 | 1088 |
图书装订 | 平裝 |
购书网址 | www.xinyibooks.com |
图书规格 | 繁体横排 |
套册 | 一套三册 |
出版日期 | 2004 |
繁體資料 | 胡海牙:仙學輯要(上中下三冊) |
商品状态 | 绝版-无货 |
特别说明 | 商品属性以实际书籍为准。库存状况无法实时更新,如欲查询,请联系我们。 |
《陳攖寧先師仙學研究系列》包括《仙學輯要》和《仙學必讀》兩輯,囊括了陳攖寧前輩和胡海牙先生的學術精要。本書主要採自《揚善半月刊》和《仙道月報》中陳攖寧前輩的全部文字,此實乃二刊之精華也。
此套叢書之出版,在中華仙學前進的道路上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有志於仙學的同道,一書在手,即可得窺仙學之奧旨,由此得入門徑,以至於登堂而入室;同時亦為學術界更全面、正確地認識傳統道家仙學養生文化提供一些方便,以期引起人們對這個領域的重視,使陳攖寧前輩之仙學發揚光大,造福於全人類。
选载:
學理研究卷一
中華全國道教會緣起
陳攖寧擬稿
編者附告:此篇乃陳君代中華全國道教會而作,由本社向陳君乞得原稿,提前發表。俾大眾周知道教在中國所居地位之重要,庶幾不至被誤認,與其他專講迷信之教同等看待。惟國內設立道教會者,不止一處,請勿用此篇,以免重複之嫌。
謹告
粵自崆峒演教,軒轅執弟子之禮;柱下傳經,仲尼興猶龍之歎,道教淵源,由來久矣。蓋以天無道則不運,國無道則不治,人無道則不立,萬物無道則不生,道豈可須臾離乎?
夫道有入世,必有出世,有通別,亦有旁支。
若彼磻溪垂釣,呂尚扶周;圯橋授書,子房佐漢;三分排八陣之圖,名成諸葛;一統定中原之鼎,策仗青田。此入世之道也。
又若積精累氣,《黃庭經》顯示真修;抽坎填離,《參同契》隱藏口訣;勾漏丹砂,談稚川之韻事;松風庭院,羨弘景之閒情。此出世之道也。
況復由道通於政,則有洪範九疇,周官六部;由道而通於兵,則有《陰符》韜略,孫武權謀;由道而通於儒,則有仲舒、揚雄,濂溪、康節;由道而通於法,則有商鞅、李悝,申子、韓非;由道而通於醫,則有《素問》、《靈樞》,《千金》、《肘後》;由道而通於術,則有五行八卦,太乙九宮。此道家之通別也。
以言醮籙,則江西龍虎,句容茅山,威儀咸備;以言煉養,則北地七真,南方五祖,緒脈雙延。此道教之支派也。
至於小術之巫醫,則辰州祝由,救急屢驚奇效;道之拳技,則武當太極,功夫授自明師。誠可謂道海汪洋,莫測高深之量;道功神秘,難窺玄妙之門矣。
再論及《道藏》全書,閱四千餘年之歷史,擁五千餘卷之縹緗,三洞四輔之歸宗,一十二部之釋例。尊之者,稱為雲篆天章,赤文紫字;美之者,比喻琅函瓊札,玉版金繩。故勿辯其是非,要可據為考證,歷代佚亡典籍,猶多附此而存。豈惟道教門庭之光輝,亦是中華文化之遺產。雖嫌雜而多端,小儒咋舌;所幸博而能約,志士關懷。
請慢嗤迷信,須知乃昔賢抵抗外教侵略之前鋒;切莫笑空談,應恃作今日團結民族精神之工具。
嗟夫!世變已亟。來日大難,強敵狼吞,夷鴟顧,此何時耶?
倡本位文化救國說者,固一致推崇孔教也。然孔教始於儒家,儒家出於道家,有道家遂有道教。試以歷史眼光,觀察上下五千年本位文化,則知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竟其全功;儒家善於守成,道教長於應變。事實俱在,毋庸自謙。
故嘗謂吾國一日無黃帝之教,則民族無中心;一日無老子之教,則國家無遠慮。先武功,後文治,雄飛奮勵,乃古聖創業之宏規;以柔弱,勝剛強,雌守待時,亦大智爭存之手段。積極與消極,道原一貫,而用在知幾;出世與入世,道本不同,但士各有志。
他教每厭棄世間,妄希身後福報,遂令國家事業,盡墮悲觀;道教倡唯生學說,首貴肉體健康,可使現實人生,相當安慰。他教侈講大同,然弱國與強國同教,後患伊於胡底;道教基於民族,苟民族肯埋頭建設,眼前即是天堂。
嗚呼!筦百家之總鑰,濟儒術之窮途,攬國學之結晶,正新潮之思想,捨吾道教,其誰堪負此使命哉?!
今夫有道自不能無教,無教則道何以弘;有教則不能無會,無會則教何以整。□□等忝屬黃帝子孫,生在中華國土,大好河山,慨念先民之遺烈;異端角逐,忍看國教之淪亡?爰集同志,組織此會,根據現行法律,擬定規條,呈請黨政機關,准與備案。從茲大道偕八德同流,道儒何妨合作;達變與經常並重,奇正相輔而行。將見禹域風披,具身使臂、臂使指之效;天人感應,徵危轉安、逢凶化吉之祥。民族精神,庶有賴焉。
□□□等謹啟
中國道教源流概論
陳攖寧
吾國自軒轅黃帝以後,經歷過唐虞夏商周五個朝代。凡稱為聖君的,都是以道治天下,凡稱為賢臣的,都是以道輔人主。當其時政與教不分,請看全部書經,可以說無一處不是國保民之政,又可以說無一處不是敬天化民之道。若要每條列舉出來,雖萬言不能盡,只得姑從簡略,總而言之。
凡古代聖君賢臣,不但是政治手段高尚,就是他們個人自己的品格,也是很純潔,沒有絲毫缺點。因為自己的品格若不好,必不能感化人民,徒然靠威刑強迫,使別人服從,到了結果,一定是反抗叛亂。所以《大學》上說: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先後不移的次序。
近代一般為政的人,身既不修,家亦不齊,心意更不堪問,偏要講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真是可歎。譬如造房子,牆腳尚沒有築好,就在浮土面上做起高樓傑閣,崩潰之災,可立而待。《大學》雖是儒家之書,然孔子之學,本出於老子,孔子是述而不作的。我們可以說,孔子之道,就是老子之道。老子之道,全載於五千言中。若把一部《道德經》,詳細引證講演,吾恐閱者諸君,或望而生厭。今簡言之。
《漢書‧藝文志》說,道家者流,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這幾句話,足以包括《道德經》一大部份精義,即儒家所謂「達則兼善天下」之學。
另外老子有一小部份長生久視之術,乃預備窮則獨善其身的時候所用。《道德經》上雖有幾處說明,奈後世讀者不大注意,亦不肯研究,一律視為在世上做事的道理,又弄錯了。只有漢朝魏伯陽作《參同契》,借周易學理,闡明人身修煉方法,又以帝王御政,作為譬喻,深有得於黃帝老子養性延命的遺教。到了晉朝,葛洪著《抱朴子內外篇》。外篇談國家政治,人事得失;內篇專講神仙秘訣燒煉金丹等事,文辭博而不精。治世理論,既有異於黃老,出世方術,亦不是純粹《參同契》學派,乃自成其為抱朴子一家言而已。從此而後,治國家的大經大法,落在儒家手中。道家所保留者,僅有一部份修養之術。復以為未足,遂又摻雜方技門類於其中,如按摩、導引、辟穀、服氣、藥餌、吐納、禁咒等類,皆屬於此。創始者即抱朴子。
此外別有一派,出於東漢時代,無抱朴子之神奇,而有抱朴子之怪誕,乃張道陵所創,當時稱為五斗米教。張道陵本為張子房後裔,子房先以黃老之學輔漢高祖定天下,後慕神仙之術,從赤松子遊。頗有合於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旨,不愧為道家高士。至於張道陵之教,則去乃祖遠甚,完全方士一流,居然能代代相傳,綿延不絕,尊為教主,位列朝班,食祿受封,萬民信仰,「張天師」三字名號,全國皆知,可謂異矣。
張天師之教,在道門稱為正一派,與全真派立於對等之地位。全真教相傳始於元朝之邱長春,其教派曰龍門派。其制度極力模仿佛教,如在各處開設叢林,供奉三清聖像,拜誦各種經懺,等等行為,與佛教無二。其出家為道士者,必須受戒吃齋斷慾,亦與和尚無別。所不同者,僅頭上蓄有髮髻而已。
正一派道士,同在家人一樣,不必如此守規矩,猶有古風。因為中國古來,無出家之制度,只佛門有此耳。
又考正一派雖專習符咒,全真派雖專唸經懺,然各自有潛修密煉之訣。正一重在集罡氣,全真重在運周天,口訣甚秘,不得其人不傳。普通之道士,固難問津,亦且無志於此。
現在吾人談起道教,總不外乎正一與全真兩大派,然兩派皆不是道家真面目,豈但不知黃帝老子之遺言,並且不明《參同契》、《抱朴子》之學說。道教所以日見衰微,實因人才缺乏之故,豈偶然哉。
(攖寧按:此篇倉促做成,急於付印,白話文言,夾在一起,詳略之間,亦無暇細審,閱者諒之。)